導讀
古代中華文字的常規是直式書寫,橫式則由右往左書寫,直到西元1980年後,為了方便與西洋文化交流,政府立案將文字書寫方式更改為「由左往右」書寫。現在想看到右往左書寫的文書或招牌,已經很不容易了(比較有可能在古籍存放處或早期港澳台電影看到)。不過,當然有人喜歡這種古風韻存的氛圍,於是刻意由右往左書寫,如果是招牌倒還好,字數不多,即便是常人也能快速意會;但若是一段文字、甚至是一篇文章,對常人而言,就讀得十分難受了!
今天要介紹的程式演算法,就是幫助你解譯這種「倒反文字」的工具,只要倒反的字句輸入進去,就能得到方便你解讀的輸出;反之,你也可以輸入順向字句,輸出倒反字句。
時至今日,仍能看到部分店家偏好古風由右至左的書寫方式,如同藝術一般奪人目光。
在橫幅對聯上,也總是能見到由右書寫至左的風格。
演示用程式語言:Python
第一種方法:串列.reverse()
Python本身在串列的使用中,就有一個函式叫做reverse(),可以將串列裡的所有元素倒著排序,我們利用這個特性,將字串轉換為串列後,倒轉排序,再轉回字串。
原始字串 = '春風化雨'
倒反字串串列 = list(原始字串)
倒反字串串列.reverse()
倒反字串 = ''.join(倒反字串串列)
print(倒反字串)
在Python中可以使用中文命名變數,使得本文更加具備中華文化韻味。
實際執行效果如下(Python版本:3.8):
第二種方法:字串切割反轉
Python的字串切割方法很簡潔,可以直接利用「從尾巴開始讀取,將讀到的內容存到另一變數」,聽上去是不是有些饒口?不過程式碼倒是非常簡潔,可以看看以下。
原始字串 = '萬象皆春'
倒反字串 = 原始字串[::-1]
print(倒反字串)
實際執行效果如下(Python版本:3.8):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